5月10日,中国中铁负责研制的首批国产化6米级常规盾构3米直径主轴承、减速机通过试验检测,标志着我国盾构核心部件国产化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同日,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在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总装车间下线;5月8日,由中国中铁自主研制的国内最大直径(9.83米)敞开式硬岩掘进机“云岭号”下线。
短短3天时间,盾构机核心部件取得重大突破,两大世界级盾构机下线。这是中国中铁践行“三个转变”,在盾构机这一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4年以来,中国中铁的盾构产品累计订单超过1000台,出厂盾构安全顺利掘进里程累计超过2000公里,产品远销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法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中国第一,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先后研制了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断面矩形盾构机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产品。
不只是盾构,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践行“三个转变”让中国中铁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关键是对创新驱动的认识。中国中铁依托所拥有的“高铁建造技术”“盾构掘进技术”“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3个国家实验室和18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电气化铁路、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铁路道岔、盾构制造等八大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20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40项。以盾构掘进装备为代表的工业制造水平领先世界实现大突破,“彩云号”硬岩TBM、“春风号”泥水盾构机获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参建的京张高铁、港珠澳大桥成为中国创造最新的例证。
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关键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中国中铁始终秉承“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不断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不断提升建筑品质,努力把每一项工程都建成国际一流建筑和百年精品工程。公司已累计荣获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3项,鲁班奖18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48项,以主责主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造能力实现大提升。
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关键是对品牌发展的认识。作为一家拥有126年历史的“百年老店”,中国中铁牢牢把握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持之以恒走品牌化道路,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保持巩固国内市场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实施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大批重点项目,打造了“中国铁路”“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等一系列“硬核”产品,叫响了“中国品牌”。
随着“三个转变”的持续深化,中国中铁改革发展的活力不断激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企业新签合同额、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连创新高。其中,2019年新签合同额达到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8%;营业总收入达到850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润253.8亿元,同比增长45.6%。连续六年入选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类企业,连续14年进入世界500强,现排名55位。
“我们计划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研制一批国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把现有的优势产业打造成世界隐形冠军,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质量保证、产业集群、品牌集群系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担当‘一带一路’的先行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力军。”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宗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