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智能化程度越高,对我们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就越高,每个人都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每个人都要算好安全账、效益账,从根本上做好事故预防,保证正规循环作业。”新春伊始,记者来到潞安化工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综采一队,队长李奇正在岗前仪式上强调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岗前仪式结束后,李奇带记者观看算账文化公示栏,就队组里的“算账”工作侃侃而谈。
记者了解到,2021年,该队生产原煤450万吨,在潞安化工集团各个矿的综采队中独占鳌头。“这个成绩与精益思想指导下的‘算账文化’在队组的扎根落地密不可分。”李奇说。该队以“降本增效、减人提效、提效增效”为导向,按照“班前预算—风险预防和预算投入管理,班中计算—过程控制,班后核算—结果评价”的要求,通过“日算账、周算账、月算账”的工作模式,实施“精益化管理、效益化管控”。
“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是最大的一笔账,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李奇尝到了智能化带给队组生产的甜头。他们所在的E2311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设备一键启停、全程视频监控、采煤机自动割煤、液压支架跟机移架等技术创新,采用以智能控制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全新工作模式,比起普通综采工作面,不仅产量遥遥领先,机电事故率和材料消耗也明显降低,而且在减人提效方面效果明显。“以往我们一个生产班24人,现在每班16人,有一部分人转为工作强度低的检修工或巡检工,对员工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安全系数。”李奇说。
据介绍,该队围绕新设备应用、工艺流程改进等进行创新实践、技术攻关,去年共完成技术革新5项。其中,通过端头端尾支架改造,就端头尾放煤一项,每日可增加放煤80.64吨。以创新开源,以降本节流,该队着力完善材料管控制度,规范领用料流程,量化材料管理,实现了材料管理的无缝对接,杜绝了各个环节的跑冒滴漏。同时,通过加大端头空挡大板棚距、提高大板复用率等措施,减少材料消耗,实现了降本增效。
“‘算账文化’与队组管理的深度融合,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正是这种由内而外的变化,催生出了我们队令人骄傲的成绩。”李奇说。
事实上,“算账文化”正体现了潞安化工集团“以效益为中心”实事求是的鲜明价值导向,彰显着潞安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的担当精神。而“算账文化”的深入实施,对于李奇这样的基层队长来说也是受益匪浅。走进高河能源公司的探放水队、充填开采队,队长们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急切地分享工作中的算账心得、管理经验。
“我们队积极落实内部合伙人机制,建立并完善了班组核算体系,有效激发了班组内生动力。精品班组牛星星班通过实施日计划管理、零散作业承包制等措施,将充填采煤由5天一循环缩短至2天。”充填开采队队长李双利说。
“我们从QC质量管理中的‘人机料环法’五个要素入手,通过优化劳动组织、革新技术工艺、加强材料筛选、细化责任分解、实行错峰作业等措施,深挖细掘各个要素价值,提升了队组整体工作质效。”探放水队队长赵玺说。
走进队组车间,踏遍矿区角落,可以发现“算账文化”已逐渐成为高河能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用数据说话、拿效益评判”的工作准则深入人心。该公司管理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由主观性向标准化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公司综合效益,通过“算账”文化的落地,实现了真金白银的好效益。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郭艳霞 姚